伴着粽子的清香,绿豆糕的甘甜与香包的福运,由中国侨联指导,江苏省侨联主办,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烹饪与营养学院承办的2022“亲情中华 · 为你讲故事”网上特色营于5月30日圆满闭营。2022“弘扬传统文化 · 浓情端午粽香”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烹饪与营养学院在贯彻国家“中餐繁荣计划”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实践中交出了优秀的答卷,为今后“空中学院”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我院将继续依托本院特色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拓展的国际化视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将中华饮食文化和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紧密结合并推向全世界。
本次特色营于5月28日开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院长叶凌波在活动前宣布开营。此次特色营活动,以中华饮食文化串联传统历史文化开展以烹饪技能、文化美育、实践创新为特色的教学活动,旨在借助“中餐+”的学习让华裔青少年走近中华礼·俗文化,领略中华文明,点燃中华文化之光,找到民族之根。

(院长叶凌波宣布开营)
在过去的三天里,来自五大洲上千名华侨小营员们老师们一起云游在端午佳节的节庆中,一起学习节日特色的小吃与手工制作、一起倾听中华历史故事、一起了解祖(籍)国的风土习俗。
此次特色营邀请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端尧生老师、徐丹老师与姜梅芳老师授课,分别向小营员们讲授演示了糯米粽、绿豆糕与香包的传统制作方法。课堂上气氛活跃,老师们同小营员们一起进行奇思妙想,还创新出了不少新式的制作方法,令人拍手称赞,让大家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是华夏儿女最重要的文化范式之一,不仅是日常生活的每日实践,更是“乡愁”和文化自我认同的载体。
端尧生老师娴熟的包粽技法是直播的高亮环节,参与本次直播的专业拍摄团队采取多镜头多角度切换的模式使大师细致的操作步骤一览无余。姜梅芳老师时常以幽默风趣的歌谣激发出小营员们高涨的学习兴趣,“白白的糯米如蚂蚁子,想象他们一骨碌一骨碌地滚进粽叶角,再看这绿藤似的长粽叶,我们用小手捏紧向右面折叠包成......” 徐丹老师则把传统文化的讲解编织进了每针每线,让小营员纷纷感受到手中的香包不仅是承载着自己的美好心愿,更藏满了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教师授课现场一)

(授课现场二)
每天营课结束后,小营员们在家长和带营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纷纷和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把作品发到群内打卡,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完成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菲律宾营员施雅祺小朋友说:“通过三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包粽子、制作绿豆糕和缝香囊,也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感恩江苏侨联为我们搭建学习平台,也感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老师们的耐心教导,让我们兄弟姐妹在动手过程中感受到了过端午的节日气氛,缅怀爱国诗人屈原,为他的爱国情怀所感动。也在品尝这些家乡美味后,更燃起了我们的思乡情绪。”
营员林仕禄小朋友说:“在这两天的特色营中我知道了粽子的由来和如何包出美丽可口,香甜酥润的粽子。时间虽短,但我们获取的知识真不少,老师讲课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和有趣,即便是云课堂我也依然能够感受到老师们的用心良苦,收获颇丰。我非常感谢老师们让我也学会了如何制作绿豆糕,让我可以做出来跟我的爸爸妈妈分享。”
德国的带营老师维沐说:“家长们很感谢主办方为海外的小朋友们组织这么用心、有爱的公益活动,让现在很多华裔新生代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动手制作传统美食。”

(海外学员作品 一)

(海外学员作品 二)

(海外学员作品 三)

(海外学员做作品 三)

(海外学员作品 四)

(海外学员品尝自制粽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寓教于乐的三天直播课程不觉中已悄然落下帷幕,小营员们纷纷表示体验到端午节的独特魅力。相信无论是香甜软糯的粽子,清香绵软的绿豆糕,抑或是祈福驱蚊的香包,都深深成为他们对今年端午回忆的难忘印迹。
在中国侨联与江苏省侨联的关心支持下,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领导们和老师们共同努力,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将中华饮食文化和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海外华裔小朋友们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学习兴趣与实操能力。在寻根文化的力量推动下,借助中国教学数字化带来的机遇,通过直播授课的方式向海外广大华侨华人展示中华饮食文化之美,通过饮食与手工制作架起海内外沟通的桥梁,让海外华裔表示青少年小朋友们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多层次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坚定海内外华侨华人小朋友们的文化自信,为促进中外人文交融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