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2017〕11号
关于举办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各院(系):
为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7〕4号)和《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行杯”江苏省选拔赛暨“花桥国际商务城杯”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举办我校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
二、大赛赛制
本次校内赛分初赛、复赛与决赛。各院(系)共推荐不少于100个项目团队参加初赛。初赛为文本评审,由各院(系)评审后将复赛项目提交大赛组委会。复赛为文本评审,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项目文案进行评审,从16个复赛项目中评选出10个项目参加决赛。决赛采用现场答辩与文本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创意组现场答辩的团队须准备8分钟的陈述和2分钟的回答问题,参加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的团队须准备10分钟的陈述和3分钟的回答问题。最终评选出4个团队参加江苏省复赛。
三、参赛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详见附件7)
特别提示:欢迎各位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毕业校友(2012年之后毕业的学生)参与比赛。
四、参赛项目类型及要求
1.参赛项目类型与要求详见附件7
2.参赛项目数量要求
根据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以及我校的工作部署,各院(系)项目团队报名数量及复赛推荐名额分配详见附件8
五、赛程安排
(一)宣传发动(4月19日—5月5日)
1.校内赛报名通知在校园网发布,赛事正式启动。
2.全面启动校内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发动在校生及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在原有校内特色竞赛的基础上,依托学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参赛。
(二)参赛报名(4月19日—5月4日)
1.各院(系)学生可以根据参赛通知要求自行组队并确定指导教师。各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指导教师不得超过3人,鼓励跨院(系)组队。
2.参赛团队填写《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表》(见附件1),并将附件1与《商业计划书》两份材料的电子件与纸质件由各院系专员于5月4日15:00前集中提交至学生工作部陈勇老师处。同时,参赛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org.cn)完成报名。未在竞赛官网报名的参赛团队将无法获得校赛资格。
(三)校级评审(5月5日-23日)
1.初赛:只针对文本进行评审,由各院(系)评审后将复赛项目提交大赛组委会。
2.复赛:只针对文本进行评审,以网上提交版本为准。
3.决赛:5月17日下午举行,采用现场答辩与文本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审前可对文本进行进一步完善。决赛后开始江苏省复赛推送工作。
(四)备战省赛(6月—7月中上旬)
1.校内赛组委会综合校赛情况,择优推荐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的候选项目。
2.校内赛组委会对入围省赛的候选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做好信息跟踪、技术支持、优化包装,全力备战省赛。
六、决赛内容
(一)商业计划书评审
1.创意组根据团队创意设计撰写商业计划书,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鼓励项目与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2.初创组、成长组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创新创业商业计划书。内容主要市场分析及行业背景、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
3.就业型创业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撰写商业计划书,突出项目在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方面的亮点。
(二)项目展示及答辩
参赛团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展示并回答评委提问。项目展示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展示及答辩过程中,语言表达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七、大赛奖励
大赛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优秀组织奖2个,奖品或奖金若干。
八、其他事项
大赛详情及评审规则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org.cn)查询。
九、校赛联系
联 系 人:陈 勇
联系电话:68576977
附件:
创新创业大赛附件1-6.doc
附件7.江苏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行杯”江苏省选拔赛暨“花桥国际商务城杯”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征求意见稿)201704018.doc
附件8.doc
学生工作部(处)
二〇一七年四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