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寻访小岗故事 传承创新精神

作者:团委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9-08-07 浏览量:

“我们分田单干,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安徽遭遇了重大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最终导致小岗村67人非正常死亡。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内毅然决然地在生死契约上按下了十八颗鲜红的手印。

7月31日,由学工处陈勇老师、团队成员王宇、李馨等一行6人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当年农家”茅草屋等代表性场所,认真学习了“大包干”精神、沈浩精神,收获颇丰。

参观“大包干”纪念馆

“大包干”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小岗人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效率,大幅度改善了小岗村的面貌。

参观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

沈浩同志作为小岗村曾经的党支部第一书记,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他曾经说道:“只要小岗人民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在小岗村任职期间,他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小岗村曾经颓然的面貌。沈浩书记在小岗六年的时间,招商引资办工业,办了小岗村大酒店、小岗村招商引资十三个项目落户小岗,当年村民的农家乐农家超市也是沈浩走访其他村民提出建设的。2004年只有2200元,2009年人均收入达到5500元,据2018年年底数据统计,小岗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21020元。为了让老人和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他将自己的工资捐助给他们;自己一个人呆在二十平米的屋子里工作,从来不关门只怕群众找不到自己,最终由于过劳殉职在那扇没有关门的办公室里……

(沈浩先生故居)

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队员们深刻地体会了当年革命的艰辛与不易,了解并学习到大包干带头人敢于创新的精神与沈浩同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精神。

(按红手印的地方)

(茅草屋的小院)

与“带头人”严宏昌老先生交谈

时任小岗生产队队长以及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老先生与实践团分享了当年实行“大包干”的经历,描述了当时官民贫富的差异以及改革时遇到的重重困难,他还分享了当时习总书记与他的对话“过去这是个坏政策,但是这个坏政策影响了全国人民,使全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解决了温饱问题,所以这个坏政策就变成了好政策”。

(严老先生的农家菜馆)

(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受表彰人员和亲属代表合影)

通过开展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开拓了视野,还学习到了小岗村十八位农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求是精神,风险共担、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尊重民意、以人为本的民主精神以及“敢想、敢干、踏实干、创新干”的沈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