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淮安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提升与帮扶思源实践团队

作者:团委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9-08-01 浏览量:

(团队成员出征仪式合影)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日趋多样化、特色化。旅游市场的逐渐扩大,随之而来产生的旅游垃圾也日益增多。习总书记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

2019年 7月20日—7月22日,“思源”淮安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提升与帮扶实践团队再次前往淮安刘老庄香园农庄开展关于推广垃圾分类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思源”实践团队根据景区需求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入户个性帮扶等形式,理清景区服务现状。团队根据景区实际,从宣传渠道、专业培训、衍伸产品开发等方面制定帮扶方案,初有成效。

一、前期准备

1、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问题。

(部分问卷调查截图)

2、制定服务规范手册,进行专业培训。

思源”团队的成员们在前期为景区从业人员进行了“刘老庄”乡村旅游培训,并为其制定了——《刘老庄香园农庄从业人员服务规范手册》,提高当地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

(农庄从业人员服务规范手册)

“思源”团队的成员们运用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旅游管理学院的队员对当地果农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语言培训, 人文艺术学院的队员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为刘老庄香园果庄进行精心的明信片和果盒包装设计以及当地果农进行礼仪培训,十分贴心。当地的果农们对“思源”团队的成员们十分满意。

二、实践内容

1、推广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进入农庄后,成员发现景区内游客众多,产生的垃圾数量巨大,如不规范垃圾分类,会对景区内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景区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景区内每日产生的垃圾通常由人力进行运输,实施垃圾分类可大大减少人力成本;垃圾分类后,回收利用效率提高,可回收物循环利用率显著提升。并且,根据景区情况,团队成员制作了垃圾分类倡议书,向景区内的游客们进行了宣传。在宣传过程中,游客们仔细聆听成员们的细心科普,积极学习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对成员们表示了高度的赞扬。

(垃圾分类倡议书)

2、垃圾分类要点

在农庄内,由于产生的垃圾种类与生活垃圾不完全相同,依据农庄内的主要垃圾种类,成员们讨论将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并设计出了具体的垃圾桶外包装。

可回收物:废塑料、废纸张、废玻璃制品等(景区内产生的速食包装等属于此类)

有害垃圾:废电池、含汞废弃物、废药品等(景区内对植物喷洒的农药等属于此类)

干垃圾:一次性餐具、餐巾纸、污损塑料袋、灰土等(景区内的植物灰土、游客用餐后的一次性餐具等属于此类)

湿垃圾:蔬菜、瓜果、鱼、碎骨等(景区内产生的厨余垃圾等属于此类)

(成员设计的垃圾桶外包装)

3、农庄内推广垃圾分类

在农庄内走访工作人员时,成员们发现农庄内的工作人员们对于垃圾分类还不够了解,于是设计出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展板,展板对四种垃圾的种类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且通过讲解的方式使工作人员们了解的更加透彻和清晰。成员们将知识点与景区对客服务相结合进行讲解,语言通俗易懂,农庄的工作人员理解的快且透彻,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成员设计的宣传展板)

三、总结

通过对垃圾分类的了解与分析以及在景区内的实地探访与宣传,团队成员们意识到了在景区中推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提高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理解了将垃圾分类切实融入进生活中的意义,几天不多的实践时间,成员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寓教于乐,真正做到了知学合一。在本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成员们也进行了整理,在下一次的活动中,他们会将所总结的知识再次运用其中,争取做到更好的成果。

(团队成员为游客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