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快乐“青柠”分享青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志愿者服务青奥纪实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时间:2014-09-03点击数:

    学生在服务中

    □袁婷婷

    本报驻江苏记者雷琛烨

    2014年8月28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闭幕。青奥会期间,一群身着绿、黄、白三色相间T恤的青年志愿者“小青柠”用他们热情、真挚的服务赢得了肯定和赞扬,收获了珍贵的跨国友情。多国运动员、教练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离开青奥村时,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500多名师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依依惜别,拍照留念,他们已经成为最亲密的朋友。

    该院党委书记王海平表示,青奥不仅是一场世界性的体育赛事,而且是一次各国青年进行文化交流的盛会,对于南京旅院而言,更是师生学习锻炼的一个极好机会。学院一直致力于提高师生的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这次派出师生服务青奥,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体育精神和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开拓了师生视野,提高了师生的服务技能,也充分展现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风采。

    “青奥成就服务梦想”

    与亚青相比,今年“小青柠”们面对的服务对象更广,志愿者主力军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师生协助多家酒店服务每一位入住青奥村的客人,还有部分学生承担了访客中心、会议中心等服务工作。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该院师生还自主负责村内一幢楼、35个国家人员的住宿服务,在村外还有10多名同学服务国宴,若干老师成为重要接待的导服工作者、礼仪服务训导者。青奥的每个角落似乎都能看到南京旅院人的身影。

    进入青奥村开展工作最早的正是南京旅院的志愿者,由于新楼需要“垦荒”,520名学生承担起6栋宿舍楼1300个套房近3000个房间的清扫、服务工作。打扫卫生、搬运物资、检验设备……高温天气、每天10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工作使得同学们中暑、晒黑、皮肤划伤、肌肉酸痛等状况接踵而至,考验着同学们的毅力。有过抱怨也有过泪水,却没有一个人退缩。

    从曾经一堆堆建筑垃圾、布满灰尘的房间到整洁明亮、运行有序的青奥村,面对这群不怕吃苦、积极乐观的学生,南京旅院关工委秘书长、志愿服务领队缪大宁感慨万分,“孩子们太不容易了。”据了解,在志愿服务中,最多时有近10%的学生感冒咳嗽发烧,但他们都坚持了下来。“毕竟是孩子,有时打电话给父母说着说着就哭了,也有家长要求孩子回家,但他们睡一觉第二天又精神满满地走上服务岗位。”

    国际旅游系123级学生姚强带着些许兴奋说道:“服务青奥感到很荣幸,如果我们A栋能出个冠军就更好了,这样我就能告诉别人自己曾为世界冠军服务过。”话语中充满着对服务工作的认同感、自豪感。

    事实上,这已不是姚强志愿服务的初体验。说起为什么对志愿活动如此执着,他憨笑着说,志愿者的忙碌让他感到充实,而无论是成为亚青还是青奥的志愿者都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成长经历。

    姚强的经历是酒店管理学院133级的陈雨生所憧憬的。由于去年备战考试他错过了服务亚青的机会,如今再不能与青奥擦肩。身为酒店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的他始终记得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总是“抢”活来干,为确保每天志愿者安全有序地搭乘班车,他主动组织过百人排队上车。由于用嗓过度,他曾一度失声,如今嗓子还是沙哑的。“我们的校训是以微笑和知识服务社会,服务青奥让我们在世界青年面前展现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服务价值,这不正成就了我们服务世界的梦想!如果有可能,我还要继续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服务,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这或将成为我人生的额外意义。”

    在这届青奥上,南旅院的“小青柠”们每天都在用行动成就着心中的承诺。

    记者采访人文艺术系115级学生施鑫灵的时候,她正在宿舍收拾行李准备回张家港。她说,会见前的准备从洗净、擦拭、摆放、熨烫、加温毛巾到放茶叶倒水泡咖啡……服务国宴的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施鑫灵笑着说,整个暑期都在“备战”青奥,直到闭幕式国宴会务接待工作完成,终于可以踏实地回家了,父母和亲友正等着给我“庆功”呢。“集训期间,从4瓶矿泉水托举5分钟到6瓶矿泉水托举20分钟,我闯过了一个又一个曾经认为的人生极限。即便训练到左右手臂各有粗细,但当我走上岗位为各国政要服务的时候,之前的‘五味杂陈’都汇集成‘苦尽甘来’,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一种对职业的认同感油然而生,为人服务的感觉太棒了!”

    有这种感觉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国际旅游系的刘寒雨老师就被南京市旅游委员会选拔为青奥翻译导游志愿者。8月21日下午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等做了一次精彩的长江游轮讲解。“真希望能留到晚上再走,可以好好看看大江两岸的夜景。谢谢你!”“作为服务者,还有什么比宾客的赞叹更幸福的事!”

    “南旅院学子让人感动”

    “抱歉,我们没有徽章。”通常是一些非洲国家运动员与人交流时的开场白。在青奥村,运动员会以赠送徽章的方式向志愿者们表达感谢或传递友谊。然而由于物质条件等原因,他们没有携带徽章。或许正是因此,抑或是因来自埃博拉病毒疫区附近,这些运动员总显得怯生生的,但这并没有影响南旅院学子尊重、善待他们。

    8月18日晚上9点半左右,一名来自尼日尔的运动员戴着口罩来到E栋居民服务中心向133国际旅游系的吴佶求助,表示自己不舒服。吴佶立即联络负责他们的NOC助理(负责运动员日常生活、赛程的工作人员)时,却被对方告知已经下班了不予处理,而运动员的教练、团长也均联系不上。于是,吴佶便只身一人陪她前往医疗中心。发烧、呕吐,这些均符合埃博拉病毒的症状,吴佶却顾不了那么多,“我只知道她当时真的很难受”。情况紧急,在吴佶的坚持下,医生破例在团长不在的情况下为运动员验血,排除了埃博拉的可能性。鉴于有规定要求未成年人不能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领药,吴佶一直陪着运动员直至团长抵达,而这时已是次日。

    同样不顾个人休息的还有在自助洗衣房服务的133酒店管理学院的许莹。虽然24小时开放、每12小时换一班的高强工作已经让她精疲力竭,但在一名中国橄榄球运动员找不到赛服十分无助的情况下,她依旧选择下班后继续忙碌了2个多小时为运动员提供帮助。“找到衣服后我俩激动得抱在一起,我突然感觉到服务他人就是我志愿的意义,这种被需要的感觉非常好。”许莹高兴地说。错过了班车的她想继续加班,学院学工处老师何涛得知此事后驱车将她接回宿舍,她才得以休息。

    “他们的服务展现出中国青年热情、周到、好客的精神面貌。”入住青奥村D幢的郭旭东在表扬信中这样写道。

    在青奥村部住宿服务工作部已经摆放了感谢信、表扬信几百封,“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对南旅院学子的感谢信。”村部住宿服务工作部执行主任桂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吃苦耐劳、服从指令、业务技能扎实是他们最值得称道的,充分运用课堂所学,师生连心,交给他们的任务令人很放心。青奥村A区住宿服务总监王阳也表示,南旅院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职业精神令她感动,“学生们从不主动要求什么,工作上手很快,很有服务意识,这群孩子真的很懂事!”

    负责国宴服务的金陵酒店管理公司培训部总监助理徐英表示,南京旅院的学生虽然还没有走上正式工作岗位,但丝毫不逊于在饭店锻炼过的专业人员,他们得体的谈吐、规范的服务、沁人的微笑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种良好的素质和职业感一定会让其成为今后社会上炙手可热的人才。

    “志愿精神影响一生”

    据了解,今年南京旅院有近千人报名参加青奥志愿者,经过各系部考核挑选,最终有500多名学生脱颖而出。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3服务亚青的志愿者再次成为青奥志愿者。

    “我碰到伊朗的老朋友啦!”继续教育学院13级本科班学生王丹兴高采烈地向记者展示去年亚青和今年青奥期间与同一名伊朗运动员的合影。时隔一年两个青年的外貌都有些许变化,不变的是依旧充满青春气息的笑容。

    看完照片,王丹和同在会议中心服务的小伙伴们分享工作中的趣事:“我发现墨西哥人特别爱开会”,“新西兰的外套、肯尼亚的帽子、法国的手机……捡到太多东西了,看来团长们也会丢三落四呀……”谈笑中,孩子们似乎忘记了每天五点半便被闹铃叫醒、6点就要工作的辛苦。

    在洗衣房内服务的123酒店管理学院陈颖乐呵呵地说,她其实是被服务过亚青的舍友分享的经历“引诱”来的,“正如舍友所说,虽然辛苦但欢笑却更多,收获也更多。”

    与陈颖同年级同专业的翁琦告诉记者,空闲时运动员还会与他们聊天。曾有一位土耳其的女生跟他们学了两小时的中文,还时不时跑来“温故知新”。

    对这些志愿者来说,枯燥而高强度的洗衣房工作场所俨然成为交流沙龙。“我们每天为他们打扫房间,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张图画甚至一组夸张的动作都成为交流的语言,有时还成为嘻哈玩乐的内容。他们还常常帮我们铺床、擦桌子,这种体谅让我们成为朋友,每次在村里见到都会微笑打招呼。”133酒店管理学院学生金乃凤表示。

    “我开始只能单手拖4瓶矿泉水还晃晃悠悠,现在6瓶都绰绰有余了。带着低烧训练站姿临近晕倒都坚持了下来,我觉得自己真的是个女汉子!”参加开幕式国宴主桌开餐服务的人文艺术系115级同学黄嵘满足地表示,见到各国政要就如同小粉丝见到偶像,再也不觉得累了。这样高规格、环环相扣的接待让我开阔了眼界,练就了自信,将成为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

    也许,正因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乐观理解,因为这份服务他人收获肯定和情谊的快乐冲淡了一切辛苦,同学们在磨炼中成长了。

    负责青奥村内A栋宿舍楼的南京旅院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支海成说,学院在3个月前就为学生做了专业知识以及客情培训,在技能熟练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各国文化、礼仪、风俗,适时提供服务。比如同学们就通过观察客人们经常买冰镇饮料的举动,主动开始提供房内冰块服务;再比如看到房间地上摊放着一些器物,也没有刻意去收拾,这就是对部分国家宗教信仰的认知和尊重。

    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匡家庆则表示,服务青奥是学生课外实践的契机,既是校内知识的巩固和更新,更是培养服务意识、提升综合素质的绝佳平台。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到酒店实习,工作适应周期将更短,未来步入职场起点会比别人高。

    刘寒雨老师坦言,外事接待的翻导工作不仅要介绍滨江风光,还要注重联系城市发展现状,涉及旅游、文化、环保、科技等方方面面,这种实践活动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最好方式,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操性具有积极意义。

    如今青奥会闭幕了,但青奥村的志愿服务精神并未结束,南京旅院学子展示出的服务精神将通过世界友人传播得更远。

    南京旅院院长周春林表示,师生服务青奥,践行“我服务、我快乐”的志愿精神,大大增强了一所旅游职业院校的凝聚力和行业竞争力。旅院学子和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与学院“以微笑和知识服务社会”的理念交相辉映,这将是持续影响学生未来人生的精神力量。学院计划在新学期开学后举办志愿者表彰活动,通过宣传海报专栏、事迹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力挖掘先进事迹,通过典型引路传递正能量,同时将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教育教学、师生共长的局面。

    相关链接:中国旅游报2014.9.3十版

    http://ctnews.toptour.cn/zglyb/html/2014-09/03/content_9495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