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我院教师张骏牵手引领水乡华丽蜕变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时间:2022-06-08点击数:

        近日,第三批江苏省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结对签约仪式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常州市金坛区仙姑村举行仪式上,作为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骏与结对的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渡签订了合作协议。

    南京江宁区的钱家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境内河网纵横、塘田交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加之湖熟文化、古渡口文化印记深刻,为这里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谈到对钱家渡旅游发展的认识以及驻村辅导工作的打算张骏认为乡村旅游辅导员要多维入手,协助乡村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奠定发展基石,理清发展路径,做好发展保障,服务文旅行业,助力乡村振兴。

    青山绿水,红色乡建  牵手共谱锦绣华章

    思政工作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石。张骏曾作为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宁夏文旅厅,参与宁夏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建设工作,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农村的发展,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

     “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方向,聚民心,汇能量;还要积极发掘各类红色资源,通过‘红绿结合’的方式促进乡村发展。”张骏说。

    钱家渡乡村振兴学习堂不仅是党建红色元素融入钱家渡特色田园乡村的示范点,也是“红领航”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根据地。学习堂内有各类图书5000多册,进一步丰富了村庄的文化内涵,完善了江宁田园乡村中部核心启动区的功能布局。“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在新思想的引领下,发挥院校的智力优势,体现国企的社会担当,集聚村民的聪明才智,共同探索‘红色乡建’的发展模式。”张骏和钱家渡负责人于秀梅商量着。

    借水行舟,文旅融合  引导农民“家”门口奔小康

    文旅融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作为旅游美学博士,张骏一直关注“文旅融合发展”,他认为在乡村旅游活态产品的开发上,要以“农耕与民俗文化”为核心,促进农事体验类、民俗表演类以及以餐饮和民宿为代表的旅游服务类产品的创新。

    在乡村旅游物态产品的开发上,要以“生态与生活类文化”为核心,关注三生景观类(生态、生产、生活景观)、文旅场所类以及农创、文创商品类产品的提升。此外还要以费孝通所提出的“熟人社会治理文化”为核心,探索通过乡村文化协调原住民、经营者、旅游者等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乡村旅游优化管理的路径。张骏说,“乡村隐藏着中国文明演进的动力,携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作为最美水乡“钱家渡”,要进一步挖掘“水韵江苏”的文化魅力,聚焦积淀丰厚的“湖熟文化”“非遗文化”,游客青睐的“宿营文化”“直播文化”等,通过电商平台、创客队伍等新形式激活文化底蕴,推动乡村发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人才保障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队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作为来自院校的驻村辅导员,张骏认为要把人才这个“第一生产力”培育好。通过与乡村旅游目的地合作,张骏已经带领团队出版了江苏省首批十四五职教规划教材《乡村旅游创新开发与经营实务》,在“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上共享了“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在线课程,其中均重点介绍了钱家渡的案例,得到了一致好评。


    谈到钱家渡下一步的人才培养,张骏与于秀梅达成共识,一方面,要为钱家渡量身定做人才培训计划,共同对现有员工进行再教育,树思想、增素养、强技能;另一方面,在学校的支持下,把钱家渡建设成为“实践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开展“行走课堂”教学,建设“大思政课”“大技能课”“大劳动课”,发挥南旅院“旅游人才摇篮”的作用,为钱家渡、为乡村旅游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张骏表示,“第十三届乡村旅游节组委会和省文旅厅为我们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构建了服务乡村的平台,我们要珍惜机遇,勇于担当,走进乡村大课堂,服务乡村旅游发展,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本领,为‘水韵江苏·美好乡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