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当代好老师的四个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并且强调“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作为一名多年来一直工作在职业教育第一线的人民教师,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郑菲菲同志深知只有具备“四有”标准的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扣好这人生第一粒扣子,只有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才不会走偏,才不会迷失。她十年寒暑砺一剑,一片丹心为教育,坚守一线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担当好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
初心不改,教学教改开新局
立足本职本位,善于钻研,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知行合一”理念,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郑菲菲屡次带队参加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和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和在线开放课程的课例研究,副主编江苏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019年创造性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和循证教育方法改进职业教育教学,荣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实现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在此项工作中的重大突破,由此荣获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2022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

率队参加教学能力比赛
以生为本,综合育人创佳绩
学生培养需要教师用广阔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用仁爱的心灵去欣赏学生,用平等的姿态去尊重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挖掘学生,精准判断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让教育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过程向往和社会价值的持续实现。郑菲菲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围绕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和个人所长,2019年指导学生团队“大运河淮扬段非遗的传承发展与文创设计”荣获第五届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三等奖;2020年指导学生团队“大运河江苏段沿线非遗合伙人扶贫计划”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创业计划三等奖;2021年指导学生《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现状与保护传承的影响因素研究》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2022年指导学生团队“运河非遗拾贝:绒溢匠心、花开不败”荣获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暨人工智能比赛荣获三等奖。

指导学生参与大运河主题的比赛
扎根实践,科学研究积成果
勤于笔耕,力求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和总结规律,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作为项目主持人,顺利开展国家文旅部万名英才、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教育教学改革等多项省厅级课题研究,并积极带领团队,承担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子项目科研任务。
服务文旅,社会工作谋新篇
积极响应江苏省文旅厅号召,参与业务专项培训,利用双休日时间参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社会服务,认真接待每一位参观者,耐心回答每一个问题。组织策划、积极投身“非遗进社区、非遗进高校”系列活动,推进南京绒花、徐州香包、扬州剪纸等非遗传承推广活动。

参与各类社会服务项目
在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和二级学院的关心培育和悉心指导下,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郑菲菲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称赞,但也深知称号是认可和鼓励,也是鞭策,更是责任。学做“会系扣子”的“四有教师”,须按照“四有”标准先扣好自己的扣子,再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须常常对照,时时反省,不断增强业务素质,提高自身修养。点滴积累汇聚成大海,心有理想鲜花自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