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由人文艺术学院和科研处特邀原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项兆伦来我院作了近3个小时的题为《我国非遗保护的理念和实践》专题讲座,学院领导、相关专业师生代表以及青海果洛藏餐传承人群非遗培训班全体学员等共计180多人到会聆听报告。讲座开始前,学院党委书记王海平做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说项兆伦副部长是我们尊敬的老领导,他作为一名“学者型官员”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工作,从“文化生态保护区”到“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从“传统手工艺振兴”到“非遗扶贫”,从顶层设计到具体项目,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智慧,推动了我国非遗事业的蓬勃发展。
项兆伦的讲座以非遗保护的理念和实践为主题,从我国非遗研培计划的来源及现状谈起,接着从三个方面系统讲述了非遗的概念、分类及特征等核心内容,结合相关案例重点阐述了非遗保护的理念,从我院承担的非遗培训项目谈起分享了传承人群研培工作和振兴传统工艺需要把握的点等理论要素与成功经验。他在讲到非遗研培计划现状时指出,近几年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除了国家的大力扶持等因素之外,也得益于高校广泛而全面参与,承担研培工作的各高校遵循“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这一原则以及“见人见物见生活”等要求,积极推进培训工作,到目前为止有近10万人次的非遗传承人参与了培训,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他总结到,高校承担非遗研培计划一方面有力支持了非遗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激发起了大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再研究。他鼓励非遗传承人进一步增强自信,以新的理念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在培养良好的民风习俗、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合讲座项兆伦多次提到我院应在非遗保护、非遗文创、非遗旅游等方面可以做很多创新性研究性工作,并对我们的学生、教师提出了加强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注重研究,无论学习、教学都要既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谆谆教诲。
项兆伦的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理论案例结合充分、精准流畅的表达又不失幽默诙谐,特别是他广博的知识面、创新的思维方式、启发我们的每位老师怎样更好做好自己的教学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