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非遗扶贫:助力民族地区藏餐技艺传承与旅游业发展——第6期青海、西藏、内蒙古藏餐技艺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顺利结业

    作者:孙迁清 编辑: 审核: 发布时间:2020-12-29点击数:

    1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第六期民族餐饮技艺培训班结业典礼暨作品汇报展示在学院御冠酒店共和厅举行。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春林,院长叶凌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黄斌,副院长操阳,江苏省文旅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拉萨市旅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援藏干部徐全军,烹饪与营养学院副院长颜忠、项目负责人曹娅丽教授及老师和全体学员共同出席结业典礼,并由领导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非遗传承人群与领导合影

    此期培训学员来自青海、西藏、内蒙古民族地区的藏族、蒙古族、满族和汉族,共计33名。他们在学院进行为期20天的民族餐饮技艺培训,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院领导为优秀学院颁奖

    结业典礼上,周春林书记首先对烹饪与营养学院培训课程设置、实践考察和菜品研发给予肯定,他指出此期培训,一方面提高了烹饪文化素养及菜品的审美与创新能力,实现了“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培训目标,一方面在二十余天的学习、考察和实践后,学员与学院建立深厚的情感。周书记勉励受训学员,作为民族餐饮的传承人群,肩负着国家和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有责任把勤奋好学的态度、探索创新的勇气、精益求精的精神发扬到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为民族餐饮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才情。

    烹饪与营养学院副院长颜忠对本次培训班做了总结,他表示此次活动,烹饪与营养学院做了认真研究和安排,学院精挑专家、教授,组建了一支“大师级”专业团队进行授课,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6名、行业一线行政总厨4名,课程内容涉及从理论到实操、从后厨到前厅、从热菜到冷菜、从西餐到西点、从菜品创新到食品安全等环节,全方位为学员带来精彩的课程编排。颜院长还强调,此次培训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培训过程中采取校企共同培训模式,带领学员进入南京金元宝大酒店、好记金陵宴和中央饭店进行实践教学,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对接行业,将新技术、新知识融合到烹饪技艺的保护传承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颜忠副院长讲话

    烹饪与营养学院中餐教研室主任陶宗虎老师作为授课教师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地讲话,既对本期学员努力学艺的肯定,又对他们提出殷切地期望。

    代表陶宗虎发言

    来自西藏现代服务业技工学校的平措旺堆代表全体学员对国家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和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以及此次参与教学指导的领导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他还表明学员们一定会把学习到的知识、见识到的先进餐饮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地方民族餐饮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结业作品汇报上,全体师生和嘉宾一起品鉴了研习班学员们为大家制作的特色的菜品,如南拉才让制作的康巴肉饼、黄钢制作的草原奶香夹、关领兄制作的拔丝奶豆腐、次旦制作的烤鱼四种、南杰卓玛制作的糌粑坨坨等等,一道道精美别致的菜品陆续端上来,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并伴随在一阵阵的赞美声,将结业典礼推向了高潮。


      

    现场学员作品

      期间,学员们还编排了歌曲和舞蹈,结业典礼在热情欢快的锅庄舞中落下帷幕。


    学员节目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