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石塘人家乡村旅游区 生态环保主题导游词的创作与讲解【系列报道2】

作者:团委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9-09-01 浏览量:

2019年7月6日-21日,旅游管理学院尹立杰老师与生态环保宣传服务团的7名学生在南京市江宁区石塘人家乡村旅游区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系列宣传活动,旨在提高游客与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然在宣传过程中,团队发现,游客与居民的环境知识仍然相对匮乏,对旅游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团队决定从自身专业出发,结合自己的导游专业背景,在凸显石塘人家乡村性特色的同时,充分挖掘并整理石塘人家生态旅游资源,强调天人合一、人地和谐的理念,编写旅游区生态环保主题导游词,对旅游区的游客和居民进行志愿讲解,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环保知识普及,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并逐步内化为他们的行为。

石塘人家导游词的创作与编写

石塘人家九里街、狮背伞、泉水叮咚街、石塘人家木栈道、石塘人家古村落

在导游词创作过程中,考虑旅游者的游览路线,串联旅游景点,综合考虑下,导游词创作以后石塘村为主,主要满足观光、休闲游客的需求。

“绿水青山,美丽家园”

-南京市江宁区石塘人家乡村旅游区导游讲解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石塘人家。

石塘人家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石塘社区北面,是南京市江宁区首批“金花村”之一,先后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全国最美村镇典范奖”“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江苏省最美乡村”等10多项省级以上殊荣。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这里已经逐步成为休闲、旅游、研学、商务等综合性的旅游度假区。

站在栈道上远眺,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村落四面环山,3万亩翠竹林海连绵起伏,村内的建筑群清一色青砖小瓦码头墙,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一直以来享有“江苏小九寨”的美誉。

现在我们沿着木栈道一直往前走,来到石塘人家古村落。石塘人家源于宋代的王氏家族,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南宋嘉泰年间,王氏第五十三氏萃一公,当时为健康教授,卸任后,游金陵,看到这里环境非常优美,丘壑连绵,于是在此定居,创建王氏宗谱,1205年建王氏宗祠,整个家族在此安居乐业,宛如生活在桃花源仙境。然在太平天国时期,这里却毁于一旦。但家族齐心协力,于2000年,在王氏尊长们的召集下,重修宗祠。近年来,响应国家号召,作为江宁区首批美丽乡村,我们对石塘人家古村落进行景观优化,前石塘村以“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式皖南徽派建筑风格改造,北面石塘人家以“灵龙卧脊、木格门窗、朱漆黑瓦”式江南民居宋代苏派风格改造,村中亭台阁楼、小桥流水、古树人家。现在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村落中,慢慢地感受这富有古意,浑然天成地村庄。

现在我们走过地这条街叫泉水叮咚街。街中的泉水细细流淌,雀跃向前,给人一种灵动之美。这里又称南宋商业街。这里流传着“九里十三缸”的传说故事。相传有一个非常有钱的财主看中了石塘这块宝地,觉得地形如同迷阵一般,在经过一番精心设计之后埋下了十三缸的财宝。一时之间谣言四起,其中说到“九步十三缸,围绕来龙岗,空实五大仓,形似梅花桩”意思就是说这十三缸的财宝就藏在来龙岗的周围,每走九步就会找到有空有实的五个大缸,这五个大缸就如同梅花桩一样的排列,直至第九个九步才能把这十三缸的财宝找到。九里街的传说有趣,现在在这里举办的村庄定向越野活动更有趣,以九里街为定点,以村庄为范围,吸引了村民和游客,其乐融融。整条街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为商铺,后面为竹闲艺术街区。街道的两侧是村落的特色店铺。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村民也结合当地特色,销售一些有当地特色的东西。现在我们看到的有石塘人家米酒坊、土特产店、童玩店、竹制工艺品店、残疾人工艺品区等。米酒都是村民自己酿造的,非常香醇,米酒度数不是很高,8—10度夏天的话放在冰箱里冷藏一下,口味会更佳。土特产有陆郎的茶干、汤山的温泉皂等。童玩店内有一些七八十年代的发条玩具,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村民利用石塘竹海的竹资源,制作出各种竹制工艺品。继续王倩,我们来到的是残疾人工艺品区,这块区域是专门为横溪街道残疾人提供物品销售的地方,这些手工作品都是出自残疾人之手,所得的收入都会转交给他们。再往上走就是一些艺术家的工作室,现在这条街在打造竹贤艺术街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艺术创作家的入驻,让石塘更加充满文艺气息。前面这座老房子是石塘的村史馆,这个老房子是用泥土、稻草、石子夯起来的,见证了石塘从一个落魄的小山村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足迹。

“古亭村中望风云,静默老井泉水涌。”我们看到的这口古井,称为“王氏古井”,在一座古亭中,像一位沧桑老人述说着往事。古井的位置,曾是王氏大院大门前,井口石圈为当地麻石所凿,井深约10米。提桶索印、年轮深刻,距今约800年。该井挖掘在两山夹谷之间,处谷底位置,水源为山泉,充沛甜润,用之沏茶,香醇无比。在没有开通长江水之前,村民都是吃着古井的水,也用于洗衣、灌溉等,从未干枯过。

我们看到的水塘,是星满塘。相传很久以前,祖辈看到有一道美丽的浅红色的白光飘落在王氏宗祠门前,一块巨大的黑色圆麻石落下,形成一小坑塘。全村人认为上天赐予,用陨石打开云台山的泉眼,池塘泉水是为他们赐福,此塘也被称为“星塘满”,寓意“幸福满堂”。

“狮背伞”被誉为神树神石,它位于王氏宗祠的前右侧,一块自然形成的巨型狮子石,驼着一棵高大的树,有上天所赐之说。相传王氏建祠堂初,某年大雨,洪水肆掠。雨过天晴,水去村静,形成梅溪河,田地尽毁,一巨型狮子石挡于祠堂边,既护佑祠堂,又护佑村庄,安然无恙。巨型狮子石,形象逼真,威武雄壮,王氏祖宗称天赐神石。不久,巨石更值称奇的是,在石狮无土的正背上生长一株血色榉树,根植石头,快速长高,如一把伞,人们称“狮背伞”。世代的石塘村民,视为神物,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村内繁荣。至今村民或来客还有在树枝上挂红祈福、许愿的习俗,称神树灵验。如今,榉树直径约70厘米,根抱狮背,伞形树冠径8米多,200多年风雨,仍生长茂盛,堪称奇观。

眼前这个建筑就是王氏祠堂,它位于石塘人家村南,是存放家族亡故先辈牌位、举行家族内各种仪式或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保存完整完好。王氏宗祠在每年的清明和农历十月初十祭祖,是华夏宗族、宗祠文化的保留与再现。

在当地,九龙潭的神话与传奇,妇孺皆知。相传,东海龙宫九太子游经石塘,发现这里河塘干涸,地里庄稼颗粒无收,庄户欲哭无泪。九太子宅心仁厚,急于解救百姓,未禀奏天庭,私自降雨。玉帝知道后大怒,不由分说,就把九太子贬落凡尘,锁于石塘干涸的河床上。九太子备受折磨,在这里痛不欲生。村民欲解救九太子,无奈锁链是天庭之物,无法靠近,只能每日为九太子焚香祈祷。后来观音菩萨得知九太子救百姓遭罚之事,顿生怜悯之心。她急至石塘,隐于半空,拿起杨柳枝向九太子身上洒了几点甘霖,塘中立刻泛起滟滟碧波,九太子沾到仙水,破除桎梏,摇头摆尾腾空而去。石塘百姓为感恩九太子,遂把囚禁其石塘称为“九龙潭”。因为潭水为观音菩萨甘霖所化,所以潭水清洌甘甜。当然,这只是传说。实际上,湖水之所以甜是因富含矿元素。湖水倒映出满山竹海,甚是美丽。现今,在吸引大批自驾游客同时,此地也成周边许多影楼婚纱照拍摄基地,人气渐旺起来。

石塘人家自11年9月份开始建设,本着“轻拆迁、重整治”的原则,完成石塘人家建筑出新、村内道路、绿化设施、供水设施、供电设施、环卫设施等工程,新建九里商业街、游客服务中心、木栈道、自行车慢车道等景观。绿水青山、肥沃的土地、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物种,这些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天人合一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想,指明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共进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作为游客,在与村民共享这片美丽山水、生态家园的同时,也一起用爱心去关注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为了大家能够永远拥有这片美好的家园而努力。

石塘人家导游词的志愿讲解

编写完导游词后,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导游词的试讲解,保证文本内容完整、趣味性强,传播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传达人地和谐、天人合一的理念,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团队成员不懈努力,经过两晚的努力能够背诵整篇导游词,以随时为旅途中的游客讲解。

在整个宣传活动期间,我们共为十余组游客讲解导游词,游客们对导游讲解做出了高度评价,并对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虽然在准备和讲解的过程中,会很辛苦,晚上也要加班加点,但是更多是自豪,因为我们终于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为社会服务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也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导游词创作能力和导游讲解能力,对自身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