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红色资源,传承革命基因,7月下旬,团委组织“行走的红色课堂”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实践团出征仪式合影
学:传承雨花精神
雨花英烈精神是江苏众多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突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江苏符号”,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畏现,也是涵养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和为民情怀的宝贵精神财富,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观:重温红色历史
团队赴雨花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参观调研,对雨花台的建筑风格、展览内容、教育功能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感受到革命先烈所留下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在实践活动中深化青年对雨花英烈精神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研:讲好红色故事
团队成员在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在雨花台展开实地调研,开展了关于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红色文化国际传播情况的调查研究。问卷的发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主要是通过“问卷星”收集数据,线下则是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外、雨花台风景区通过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完成调研。

悟:续写时代篇章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感悟深刻,对于在思政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实际的体会,更有了深邃的思考。同时,为了进一步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团队成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更好地服务社会。队员们在医院、社区等诸多有需要的地方争当志愿者,践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力与调研分析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贯通起来,厚植家国情怀,有助于培养当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院团委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着力构建“大格局”、用好“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积极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