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由基础部主办的“重文旅实践,建职教新功”旅游文化月活动邀请到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非遗所所长曹娅丽教授,做了题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基础部教师宋逸诗主持,全院各专业共百余名学生参加。
讲座中,曹娅丽首先介绍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遗的分类,并进一步明确了非遗的概念、内容、特点及基本价值。结合理论与实践,曹娅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归纳为七个方面,即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和地域性。
其次,曹娅丽介绍了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及江苏省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研究。她指出,中国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享誉世界的水利工程,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延续了我国的历史文脉,是贯通中国南北大地的一条文化形态多样、文化遗存丰富的运河,也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分布最多的运河,并列举了徐州香包、扬州漆器等大运河非遗技艺。
最后,曹娅丽通过对比文化遗产旅游的传统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新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希望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非遗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新生代主力军。
(新闻作者:宋逸诗 审核: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