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拓宽教师学术视野与研究思路。12月6日,基础部博雅论坛邀请到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孙博博士,在教学楼3105教室开展:“以‘市’为名:近代以来中国城市通名的形成及演变”的学术讲座,基础部朱丽主任、语文教研室王爱荣主任及基础部部分教师参与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基础部袁一帆主持。
孙博博士就“城”与“市”的城市通用名转换为切入点展开讨论,指出:
城市通名是城市概念的语言符号,表达了人们对于“城市”概念的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城市通名经历了从引入、转变、行政化到广域化的演变过程,始于清末,经过一系列变革,于改革开放后最终完成。就具体内容上,一方面是城市通名用词由“城”转变为“市”;另一方面是“市”之意涵扩展,从仅代指“城市”到同时蕴含“城市”与“政区”双重含义,这种转变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城市的认知从“非乡村聚落”向“广域政区”的变化过程。近代以来中国市政制度的变革不仅影响了城市通名用词的选择及其内涵的扩展,而且还影响了城市格局及人们对城市概念的感知。随着中国城市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城市通名及其所蕴含的城市概念仍将不断调整。
论坛结束后,教师们就孙博博士分享的讲座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论坛现场
作者:袁一帆
审核:朱 丽